处理含电路板的电子垃圾是固废资源化领域的重要课题,需结合物理破碎、分选及环保技术实现回收与无害化处理。以下是关键流程与技术要点:
1. 预处理与粗破碎
电子垃圾进入生产线前需人工或机械分拣,移除电池、电容等含、铅的高危组件。固废撕碎机通常采用多层刀具设计(如双轴剪切式),通过低速高扭矩将整块电路板破碎至2-5cm碎片,避免过度粉碎导致金属与非金属粘连,同时配置除尘系统减少粉尘扩散。
2. 精细化分选技术
- 金属与非金属分离:破碎后的物料经振动筛分级,利用磁选机提取铁磁性金属(如镍、钴合金),再通过涡电流分选回收铝、铜等有色金属。静电分选技术可进一步分离粒径<5mm的混合料,利用导电性差异实现金属与非金属(树脂、玻璃纤维)的高精度分离。
- 富集:含金、钯的芯片等部件需单独破碎至1mm以下,采用化浸出或生物冶金技术提取,回收率可达90%以上。
3. 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
- 非金属材料处理:分选后的树脂粉体经改性后可作塑木复合材料填料,或通过热解(450-600℃)生成燃油与炭黑,热解气经活性炭吸附后达标排放。
- 有害物质控制:化阻燃剂在密闭式高温熔炼(1200℃以上)中被分解,产生的需经急冷塔+布袋除尘+SCR脱硝系统处理;含铅锡渣通过真空蒸馏回收金属,残留物固化后安全填埋。
4. 环保与智能化升级
处理线配备负压集气系统,VOCs经RTO焚烧处理;废水循环使用,重金属离子通过化学沉淀-膜过滤净化。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实现设备状态监控与分选参数动态优化,提升金属回收率至98%以上。
该体系实现了金属资源的回收(每吨电路板可提取200-400g黄金、20-30kg铜)与全流程污染防控,符合《巴塞尔公约》及WEEE指令要求,推动电子垃圾处理向绿色循环经济转型。